過度采耳容易造成耳損傷
發布時間:2023-03-02作者:洛陽慈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點擊:6 次
2023年3月3日是第24個全國愛耳日,今年愛耳日的主題為:科學愛耳護耳,實現主動健康。
在愛耳日來臨之際,如何預防、如何保護耳健康?
過度采耳容易造成耳損傷
目前市面上流行的采耳使大眾養成了頻繁采耳習慣,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頻繁采耳極易造成耳傷害。
頻繁采耳容易破壞耳內部健康環境,打破酸性環境的平衡;容易造成損傷外耳道皮膚,甚至鼓膜;容易造成耳損傷,容易損壞耳內膜保護層,引起聽力損傷。
養成科學用耳好習慣
任何耳部的疾病都有可能引起聽力障礙,養成科學用耳行為顯得尤其重要。
首先要學會保持外耳道酸性環境平衡,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,比如,與他人共用耳機、耳塞也可能會導致交叉感染。在不干凈的水域游泳或洗澡,也可能導致外耳道炎癥。
其次要注意在感冒時勿用力擤鼻,因病毒、細菌等易通過咽鼓管播散至中耳,引起中耳感染,也容易導致聽力損傷。若中耳炎反復感染,可導致慢性炎癥遷延、肉芽增生、中耳膽脂瘤形成,嚴重影響聽力健康。
最后要避免長時間佩戴耳機、戴耳機過夜、使用入耳式耳機、在嘈雜的環境中佩戴耳機等,原因是長時間、高分貝的聲音刺激會對內耳造成損傷,出現噪音性耳鳴,聽力下降,甚至造成耳聾。噪音是直接造成聽力損傷的重要因素,也是耳聾的重要誘因。
耳毒性藥物也是造成聽力損傷的因素之一。最常見的有氨基糖甙類抗生素,如鏈霉素、慶大霉素等;一些抗腫瘤藥物、利尿劑,抗炎止痛藥等,也具有一定耳毒性,在用藥時應仔細閱讀說明書,一定遵照醫囑服藥。
定期進行聽力健康檢查很有必要
據統計,全世界聽力障礙的患者超過15億,而在我國,聽力語言障礙的人數將近3000萬,除先天性耳聾外,由藥物、感染、環境等誘發的后天性耳聾也越來越多。
大眾要養成定期進行聽力健康檢查習慣,在出現突發性耳聾、噪聲性耳聾時盡快就醫進行聽力搶救,得到及早、及時、合理的救治,是有可能保住聽力的。
- 上一篇:沒有了
- 下一篇:春季警惕腦卒中,辨識口訣要謹記